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泛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狭窄、闭塞、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等,其共同特点是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或出血性意外,导致患者的残废或死亡,发病率占神经系统总住院病例的1/4~1/2。 病因 脑血管病的常见疾病、病理变化和特点: 1.动脉粥样硬化 循环血中长期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过低所致。 2.脂肪透明样变性与纤维蛋白坏死 为高血压引起,见于直径小于200μm的穿动脉壁上,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和丘脑。 3.纤维肌肉发育不良 特点是脑动脉的中层发生节段性纤维组织增生和退变,引起动脉的环形狭窄、区域性管壁中层薄弱和弹力层断裂,最终使动脉管腔扩大甚至动脉瘤形成,也可引起动静脉瘘、动脉瘤或缺血性脑梗死。 4.亚急性动脉硬化性脑病(Bingswanger病) 特点为脑皮质下有局灶性的胶质增生和白质的退行性变,镜下可见小动脉受累最多,常见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患者常有长期的高血压病史伴进行性痴呆。 5.淀粉样血管病变 特点为脑的中、小型动脉的中、外膜内有嗜刚果红的淀粉样物质沉积,受累动脉以软脑膜下皮质支为多,是皮质下或脑叶出血的常见原因,好发于老年人的顶叶和枕叶。 6.血管炎 多与免疫机制有关,可引起管腔狭窄、闭塞,最终导致脑出血、脑梗死。 7.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 为肿瘤压迫、癌细胞栓塞、静脉窦旁炎症、白血病、妊娠等影响血液凝集、血管壁损伤或阻碍静脉回流时引起。 8.脑血管痉挛 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常发生于起病后48~72小时,至第5~7天达高峰,可持续3~4周。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2.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可记录缺血性脑病患者头皮上的电位变化;体感和脑干诱发电位有助于诊断。    3.心血管系统检查    4.脑脊液检查 对CT阴性的SAH(蛛网膜下腔出血)有确诊意义,对结核、梅毒、真菌和感染性静脉炎引起的脑梗死有助于病因诊断。    5.眼底检查 (1)眼底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可作为观察颈内动脉病变的一个窗口。 (2)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眼底可见玻璃体膜下片状出血,1~2周后仍可见出血迹象。 (3)视网膜动脉的神经纤维层呈松散的棉花样,是反映颈内动脉供血障碍的间接证据。 (4)脑栓塞性病变时,视网膜血管内可发现乳白色发亮的栓子,表明其来自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 (5)长期患高血压病的患者眼底病变较轻者表明该侧可能有颈内动脉的闭塞或部分狭窄。    6.特殊检查    (1)头部CT为首选,可快速鉴别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血管病。    (2)MRI(磁共振成像)①对早期脑缺血性卒中较CT敏感,对颅后窝小脑和脑干的梗死灶更具优越性②对早期脑出血不如CT敏感,对亚急性出血较易识别③一般建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急性脑出血用多用CT诊断,对脑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多用MRI。    (3)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能检测脑病变部位的血流量、代谢和其他生理学指标,从而判断缺血性病变是否可逆、有无其他特殊信息可供治疗选择的参考、监测判断治疗效果并与病程中复杂异常表现相联系。    (4)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可了解脑的血流灌注、代谢、神经受体等功能变化,为早期诊断各类脑血管疾病、观察治疗效果提供有力的帮助。    (5)多普勒了解血管内血流的速度、方向、血压的高低和血管管径的大小,并结合频谱分析、血流阻力、脉动指数、压迫试验、药物试验等多种方法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鉴定治疗效果、筛选治疗药物、研究脑血液流变学等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详细询问 发病情况、症状出现程序、过去病史、存在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家族史、烟酒嗜好、肥胖、避孕药等)。 2.体格检查 发现阳性神经系统体征。 3.初步判断 (1)有无脑部病变。 (2)病变的病理性质(出血、梗死、混合性病变)。 (3)病变的部位(大脑、小脑、脑干,弥漫、局限)。 (4)涉及的脑血管(颈部、颅内,颈动脉系、椎动脉系,ICA、MCA、ACA、PCA等)。 (5)可能的病因(高血压、心源性、先天性、代谢病、脑损伤等)。 4.实验室检查 5.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可记录缺血性脑病患者头皮上的电位变化;体感和脑干诱发电位有助于诊断。 6.心血管系统检查 7.脑脊液检查 对CT阴性的SAH(蛛网膜下腔出血)有确诊意义,对结核、梅毒、真菌和感染性静脉炎引起的脑梗死有助于病因诊断。 8.眼底检查 (1)眼底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可作为观察颈内动脉病变的一个窗口。 (2)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眼底可见玻璃体膜下片状出血,1~2周后仍可见出血迹象。 (3)视网膜动脉的神经纤维层呈松散的棉花样,是反映颈内动脉供血障碍的间接证据。 (4)脑栓塞性病变时,视网膜血管内可发现乳白色发亮的栓子,表明其来自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 (5)长期患高血压病的患者眼底病变较轻者表明该侧可能有颈内动脉的闭塞或部分狭窄。 9.特殊检查 (1)头部CT为首选,可快速鉴别脑出血(均匀一致的高密度、没有脑回形态)、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沟、脑池的密度增高)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6小时后可见低密度灶,但中线结构移位不多见)。 (2)MRI(磁共振成像)①对早期脑缺血性卒中较CT敏感,对颅后窝小脑和脑干的梗死灶更具优越性②对早期脑出血不如CT敏感,对亚急性出血较易识别③一般建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急性脑出血用多用CT诊断,对脑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多用MRI。 (3)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能检测脑病变部位的血流量、代谢和其他生理学指标,从而判断缺血性病变是否可逆、有无其他特殊信息可供治疗选择的参考、监测判断治疗效果并与病程中复杂异常表现相联系。 (4)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可了解脑的血流灌注、代谢、神经受体等功能变化,为早期诊断各类脑血管疾病、观察治疗效果提供有力的帮助。 (5)多普勒了解血管内血流的速度、方向、血压的高低和血管管径的大小,并结合频谱分析、血流阻力、脉动指数、压迫试验、药物试验等多种方法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鉴定治疗效果、筛选治疗药物、研究脑血液流变学等等。 (6)氙增强CT(XeCT)对脑血管病进行诊断、判断预后和观察治疗效果。 (7)脑血管造影观察脑部血管最直接的方法,能了解血管的形态、分布、粗细、移位、闭塞、狭窄等,尚可观察血管本身的病变(如脑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AVM)等)。 (8)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不适用于装有起搏器或颅内有金属异物者。 (9)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CTA)需要应用的造影剂较多,有可能产生药物反应。
脑血管疾病有哪些危险?哪些行为会加重危险?
    概述:暂时脑血管疾病高发,曾经成为致死率较高的疾病,没有仅是暮年人,青、中年患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也逐年减少,病情伤害。所以领会脑...[详细]
2019
脑血管病防治知识
    概述:一、什么是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脑血管突发破裂或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又称为“中风”、“脑卒...[详细]
2019
脑血管病各种分型
    概述:脑血管病各种分型一、根据缺血时间分型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体征持续时间24h。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损害症状、体征持续2...[详细]
2019
    全国脑血管病单位推荐
    热点排行